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旅游频道 > 出游宝典 > 旅游线路>正文

大汉绝唱——满城汉墓 我想去

时间:2014-11-09 19:33:44    来源:清苑新闻网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我来说两句() 字号:TT

本来我还有徐州、甚至滁州的想法,但他俩都不同意,大妞一直就不想出来,所以后来爸爸又提议邯郸。其实,参观了河北省博物馆,看到了一直惦记的金缕玉衣与长信宫灯,就挺满足的了,感觉直接回家都可以。邯郸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,但我支持他俩去,因他俩都姓赵。对我来讲,汉朝更具魅力,这也跟我姓什么有关系。



查了一下以前的博客记录,去满城汉墓原址是09年春节期间(满城汉墓:中山靖王刘胜对后人的贡献不低于刘备)。因为原址处的所有展品都是复制品,所以当时就说一定要去省博去看真的。不想京石这么近的距离竟然拖了好几年。这期间也去过石家庄附近各县,但就是没进村。现在可以一点都不夸张地说,河北省博值得专程去一次,去时要提前一天预约。



河北省博近两年新建的馆,很漂亮。每层应该有正常的四个展室,满城汉墓出土的文物占了整整两个展室。新馆规划得好,展览策划得了也好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有米再做不好就说不过去了。不管怎么说,我很满意。



满城汉墓发现地1968年,当时是因为军事工程。解放军挖穿了1号墓南耳房耳尖的地方,后来根据墓中文物确认该墓主人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。刘备口称是中山靖王之后,就是这个刘胜。刘备家住今天的河北涿州境内,确实离中山不远。


消息很快传到北京,当时据说文革期间武斗频繁、机构瘫痪,没人管这事。后来总理亲自出面,责成当时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主持发掘工作。



最初只发现了刘胜墓,后来根据汉代的夫妻合葬的惯例,他们又在山顶百米之外发现了王后窦绾的墓室。古墓的发现被喻为惊天发现。



两座古墓均挖山为陵,此山在当地就叫陵山,可能是自古相传,但并不知为什么叫陵山。此陵山大体走向是南北走向,两墓相距约百米,王在南,后在北,墓道口均朝东。王后窦绾据考是后葬的。记得当时在原址时,我们还说为什么窦绾的后室(放棺的室,相当于卧室)不像刘胜似的也在中室的后面,而是建在了偏南一侧,可能是想跟老公挨得近些。



窦绾的玉衣,很奇怪,不是全部用金丝编联的。上衣部分用的是织物,发掘时自然已经没了,复原的玉衣也是按照织物的痕迹完成的,照片中上身玉片上的米字形即是。玉衣全长1.72米,由2160片玉片组成,所用金丝重约700克。



两墓据考共随葬了10辆马车,男六女四,考古学家们可能主要是是通过金属件推断了。女墓主里还有一架小马车,据说是《汉书》里记载过的“果下马”驾的车。

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放在了第二展厅,领衔儿的自然是长信宫灯。


我围着转了好几圈,只发现三处刻字,两处“阳信家”,一处“今内者卧”。回家再翻看卢兆荫那本《满城汉墓》才知,还有更多的文字都在隐蔽处。



书中说,铭文共9处,有6处刻有“阳信家”,所以推测此灯曾属阳信夷侯之家,后来侯国被除,没入少府的内者(官名),所以铭文中“长信尚浴”“今内者卧”是后刻上去的。而长信字样那代表长信宫,而长信宫是皇太后住的地方。窦氏为文帝时的皇后,景帝时的皇太后,同时她还是刘胜的奶有,很厉害。窦绾在史书中没有记载,但其姓窦,推测她可能是窦太后的亲戚,因为比较亲密,所以最后把长信宫灯送给了她。



书中又说,后来,陕西出土过一批铜器,其中16件刻有“阳信家”字样,这批文物的研究者认为,“阳信家”是指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之家,并提出长信宫灯也出自她家的看法。卢兆荫支持阳信长公主交此灯献给窦太后,窦太后又转赠窦绾的的观点,因为如果是太后给了长公主,长公主不可能再转赠他人。

 

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

相关新闻
网友评论
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  
匿名发表